2009年1月26日 星期一

一八九五

對於戰爭史詩的電影,我總是容易被其氣節所感動,無論是珍珠港事件、諾曼地登陸、市場花園戰役、硫磺島攻防戰等等;我們台灣終於有了一部屬於自己紀錄、自己追念、自己拍攝的戰爭史實電影--一八九五。十月,當時遇到了許許多多煩人的事情,我跟老婆一起去國賓看海角七號,當時只是瞥見一八九五的預告片段,那種風苦以及台灣精神便深深的感動了我身上的每個細胞;上個月終於如願以償跟老婆一起看了一八九五,那種久久不能自己的感動,我真的實在是以生為台灣而驕傲!今年過年跟全家一起再看一次一八九五的DVD,我只能記下我深深地感謝,作為這塊土地子孫對於祖先捍衛家園的感激與敬意。

====以下摘錄或擷取自維基百科====

中日甲午戰後,清廷兵敗議和,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澎湖割讓給日本。消息傳出,全國震憤,台灣各地更紛紛自組義軍,誓死抗戰。徐驤時年三十八歲,首先號召生徒,糾結鄉人盡散家財,組成義軍,與吳湯興、姜紹祖,共同抵禦日寇,聯合作戰,人稱「客家三傑」。

徐驤(1858-1895,年三十八歲),字雲賢,俗稱徐昂。台灣苗栗縣頭份鎮客家子弟,台日乙未戰爭客家籍義勇軍領袖。近年獲台灣史學界肯定為「台灣抗日領袖第一人」。

1894年,日本勢力西進朝鮮,朝鮮之宗主國大清光緒帝決定對日宣戰。甲午戰爭結果,清國失利。1895年4月17日,清國全權代表李鴻章在日本脅迫下,簽約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消息傳至台灣,人心憤慨,台灣民主國成立。台灣民勇組織民軍,企求聯合全島志士,合力抵禦準備來接收台灣主權的日本軍隊。

日軍在艋舺士紳的引導下,首先入主台北城。惟當時台灣各地義軍群起合作,時年三十八歲的客家子弟徐驤散盡家財,號召鄉民組成「田賦軍」與吳湯興、姜紹祖共結義師抗日」。此後徐驤投身於台日乙未戰爭抗日先鋒的行列,全台南北轉戰數次,於吳湯興與姜紹祖壯烈戰死後,徐驤加入南台灣鄉勇,殲滅了許多日本軍人。徐驤最後同眾多民勇與日軍的纏鬥中如願就義。日本軍方對台灣民間如此激烈反抗大感震驚,因而日治時代日本教育談論台人時,時常否定客家子弟的「硬頸精神」。所以在當權者的貶抑下,客家人果敢仗義的原貌與英勇事蹟漸漸被忽略了。

2007年6月間,台灣苗栗地區多次傳聞徐驤等先烈「英魂猶存於世」的消息傳至官方[4],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親勘位在徐驤故鄉苗栗頭份鎮的仁愛公園,允諾儘速專案成立『徐驤紀念公園』,認為仁愛公園現址鄰近頭份市區,鎮民使用率高並兼具週圍環境的美化,十分有助苗栗縣民追思英烈徐驤的精神。

誰料大廈傾,乃逢一木當;
香山苖栗間,義軍起如蝗。
鏖戰不得前,敵馬徒披猖;
自言海上來,未遭此頡頏。
倡之者為誰,義士徐吳姜;
用矛赴齊師,爭推為徐驤。

<哀苖山> 臺灣破碎已三載,至今人說徐吳姜,
徐君勇敢推善戰,儒巾結束變戎裝;
腰下長攜三尺刃,手中能擎百丸鎗,
衝鋒獨隊遏強敵,出沒山林成戰場。

姜紹祖(1876年2月26日-1895年7月11日),幼名金韞,字纘堂。世居北埔,為北埔「金廣福大隘」第一代墾戶首姜秀鑾後人,家鉅富。

1895年,清日甲午戰爭,清廷失利,放棄朝鮮宗主權、割讓台灣主權予帝日。日軍依約登陸台灣,接收主權,引起全台士民之憤慨,各地民眾揭竿而起,組織義軍與「台灣民主國」正規軍共同對抗日軍史稱「乙未戰爭」。7月7日姜紹祖與吳湯興、徐驤率領義軍數百人、鍾石妹從竹東募義民軍二營駐紮二重埔,苗栗黃南球進入十八尖山,三支義軍互相呼應,伺機反攻新竹城,但不幸在7月10日於枕頭山被俘,7月11日吞食鴉片就義。姜紹祖殉難三十二天後,遺腹子出生,取名為振驤,即今之新竹國際商業銀行的前身「新竹區合會儲蓄公司」的創辦人之一,並擔任第一任董事長。

姜紹祖遺作《姜纘堂先生遺稿》,據王國璠《台灣先賢著作提要》,稱此書為1928年新竹姜樹人所輯,白報紙謄寫版(日語油印稱謄寫版,故此版為油印本),共收五、七言絕句24首,七律3首,聯語6則,清新可喜,國家圖書館藏有抄本,惟1977年鍾肇政寫《姜紹祖傳》時,想借閱《姜纘堂先生遺稿》已遍尋不著,未知此稿目前是否傳世?幸經鍾肇政搜羅,尚得七言絕句2首,第一首是〈出師贈同學〉:

書幃別出換戎衣,誓逐胡塵建義旂;
士子何辜奔國難,匹夫有責安鄉畿。
傳達不願淪為異族統治,保衛家鄉的決心。第二首是〈自輓〉:
邊戍孤軍自一枝,九迴腸斷事可知;
男兒應為國家計,豈敢偷生降敵夷。
>
寫於被日人俘虜,從容就義前,彰顯臨危不懼,至死不渝的英勇精神。

關於更多姜仙紹祖的照片,請詳見「姜紹祖與1895乙未戰爭」。

吳湯興曾為生員(秀才),亦學習武藝,以行俠仗義聞名於鄉里。1895年4月,清廷因甲午戰爭失敗而簽訂馬關條約,割讓台灣予日本。消息傳至台灣後,人心憤慨,於是台灣民主國成立,各地皆起兵響應。吳湯興亦召集鄉勇,籌備守衛鄉里。

5月29日,日軍近衛師團登陸澳底,乙未戰爭遂起。6月中旬,台北城失陷,吳湯興召集眾人祭旗,面向北方發誓:「是吾等效命之秋也。」眾人皆起而應和。當時,徐驤起義於苗栗,姜紹祖起義於北埔,簡精華起義於雲林,各率領數百至數千人,吳湯興皆派人送信邀請合作抗日[2]。

6月15日(陰曆5月23日),吳湯興領軍500名與姜紹祖部共同北上支援時,於楊梅壢遭遇日軍,兩軍合力攻擊,日軍稍有退卻。其後日軍攻下新竹,圖謀順勢南下。苗栗知縣李烇與吳湯興商議戰情後,派遣徐炳文赴台中告急,而徐驤力守頭份,日軍無法前進。

8月8日(陰曆6月18日),日軍大隊攻新竹,不久城陷。日軍乘勢攻苗栗,該地無城不易防守,吳湯興、徐驤俱退入彰化。8月24日(陰曆7月5日),日軍涉大甲溪,破葫蘆墩(今豐原市),次日攻破台中。 26日,幫辦軍務兼黑旗軍首領劉永福之幕僚吳彭年誓師後,分派各隊任務,以吳湯興、徐驤合守八卦山。28日黎明,日軍攻山,特別以一部隊直撲黑旗營。吳湯興拒戰,徐驤亦奮鬥,而炮火甚為猛烈,支持不下,吳湯興因而陣亡。其妻聞訊後,亦投水死。

黃賢妹,苗栗頭份人,一兄三姊妹,排行第二。父親黃阿龍在現今「六合國小」附近擁有一座靜雅的庭園—「稻香樓」(現今頭份六合國小),賢妹是17歲那年在「稻香樓」的塾房跟吳湯興相見的。當時湯興27歲,是秀才,身為長子,生父出走,必須協助母親、祖母管理家業,只好放棄科舉,在故鄉銅鑼兼職當塾師。 後來戰事急轉直下,吳湯興等眾不克東洋武器大砲攻擊而殉難,戰役之後,黃賢妹在確定吳湯興殉難的消息之後,退到彰化城,在城裡又聽聞銅鑼的家人都日軍殺害了,於是投井求死,後來被進城的日軍醫護兵救起,送回銅鑼樟樹林老家,看完家鄉殘破景象之後,黃賢妹堅決求死不吃不喝,8天後因絕食身亡,當時她才26歲,黃賢妹的殉情,為此這場戰役憑添一段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 關於黃賢妹以及更詳細的抗日細節,請參考:
認識台灣入口網
1895乙未‧八卦山英魂‧吳湯興的故事

這是我最愛的一張照片!
無語問蒼天的無助!
獨坐空床守一人,成全夫君衛家邦!(姜仙紹祖之妻--陳滿妹)

不過,關於史實,我們還是必須正視一些說法;也許事實並不如電影所述,但是捍衛台灣的精神,仍然足以讓我們後代子孫感念萬分。

希望我們台灣的子弟能夠更團結一點,無論是客家人、閩南人、原住民或是從中國來的移民,現在都是台灣的子弟;請一起守護這塊土地,別讓其他國家拿去,也千萬別像從前的那些賣國賊一樣,為了幾個臭錢把國家拱手讓人;別像辜濂松這種敗類狗屁般的打開台北城門讓日軍不費吹灰之力的到手,到現在還是齷齪、弊案纏身;別像「十日總統」唐景嵩,日本人都還在基隆,就嚇得尿失禁,連忙化裝成平民,買通衛兵,漏夜開溜回中國;也別像丘逢甲這鼠輩,只會打嘴炮:

「臣等桑梓之地,義與存亡,願與撫臣誓死守禦。設戰而不勝,請俟臣等死後,再言割地。」「如日酋來收臺灣,臺民惟有開仗。」
這麼義正言詞、慷慨激昂的話,當唐景嵩要求軍援時,丘式鼠輩噤聲;帶著軍糧落跑回他心愛的中國後,後來死於廣東,死時有六位同鄉的舉人作弔聯諷刺他。一位美濃出身的舉人林金城,也寫下這樣諷刺對聯:
「盜臺軍餉,盜粵軍裝,軍法總能逃,事變兩番成大盜、非清人物,非漢人材,人言終不息,心甘一死莫知非。」
至於劉永福算是好一點,起碼對於八卦山之役有所貢獻;不過最後也是在日軍還未攻入台南之前就逃了。抱著他心愛的寵物,化裝成老太婆躲在船上潛回中國。

最後,感謝馬修連恩為這部影片作了如此淒美動人的旋律!無論這部電影如何催生出來,我很感謝作者以及所有工作人員讓我有機會認識自己國家的歷史,對台灣如此重要的事件我們卻因國民黨教育的關係,從來沒有機會觸碰自己土地的過去;更重要的是能夠吸取教訓--只有團結與氣節,才是捍衛國家與尊嚴的不二方法。

文字、照片、資料來源:
http://www.wretch.cc/album/album.php?id=themovie1895&book=1 維基百科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