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8日 星期四

人要做自己感到快樂的事

五十年前,台灣人幾乎都可以自己種田養豬或是開工廠來養活自己。當時的物資不發達,基本上擁有體力就有工作。你可以不用想太多關於自己的規劃,因為當時的職業非常單純。

三十年前,台灣的經濟開始起飛。當時只要有一點小錢,一點眼光,就可以開公司自己當老闆。基本上還是不用有太多的規劃;只要你願意,你在學校所學得教育就可以是你未來職場的方向。人們可以在約20出頭就結婚,可以擁有非常快樂的家庭生活。人還是會感到憂愁,但不是因為工作方面。

十年前,台灣開始重新思考教育制度。碩博士大量招生,一方面使整體學歷提高(素質沒有改變),一方面想要使學歷歧視不存在,卻造就了往後台灣畸形的學歷認可。這種畸形其實是大家都知道的,例如,科學園區自動把爛科大的大學學歷自動比照高中程度,爛科大的研究所比照大學程度。雖然這是公平的,但是對於那些擁有碩士學歷卻沒大學能力的碩士畢業生來說,明明有了學歷卻還是沒有好的工作跟待遇,別怪別人,國家害你的。是國家給你一個你擁有大學、碩士學歷的假象,事實上很多人根本就不配。

這時候的年輕人,開始被迫作跟他們本科系無關的工作。好的工作僧多粥少,踏進職場已經沒有什麼明確的方向跟保證。年輕人的不確定因素增加,從那時開始,台灣人的自殺率開始增高,但是因為求職或是職場因素而輕生的比例還算相當的少。也就是說,只要你願意,你還是可以作自己想做的工作,只是辛苦一點。

兩年前,由美國所引發的次級房貸衍伸的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台灣雖然是小國,但是仰賴出口為主的經濟架構也受到嚴重的衝擊。這時候無論學歷高低都很慘,以往高學歷的階層找工作都算容易,但是學歷已經不是競爭優勢,而是專業能力。由於畢業學子大部分都必須作跟自己領域無關或不太相關的職業,專業能力有時候還必須要有兩種以上才能活得下去。從2008年開始台灣的自殺人口,由於失業或是職場因素而輕生的比例簡直飆高近第三位;工作能力上的競爭已經遠比工作競爭來得激烈,這點台灣其實是走在日本的腳步後面。

我也是一樣,一畢業後就遇到金融風暴;不過我當時不願意走地球科學的本科工作,於是決定轉戰資訊業;當時其實能力跟機會都不足,也看到了這個產業我不喜歡的地方。不過對於資訊方面的知識跟技術卻還是非常有興趣的;雖然工作內容是地震研究,但是往往不放過任何一個鑽研技術的機會。

講了這麼多,回到主題:『人要做自己感到快樂的事』。當然我會希望出社會之後可以學以致用,但是我們卻不一定能讀到自己喜歡的科系。所以,你還是喜歡你原本的興趣,只是可能做的工作跟興趣十分遙遠。尤其是現在的大環境,能學以致用的人實在是太幸運了。

前幾天我跟一個同事聊天,發現他也跟我一樣有在進修資訊方面的專長;他學的是AutoCad, Revit等設計類軟體,他跟我說,他當時第一志願就是工業設計系,只是卻考上了台大地質;我也跟他說我第一志願是資訊工程或物理系,但是卻考上了成大地科。不過我們現在有在賺錢了,卻還是喜歡做以前夢寐以求的事;我們都在做地球物理類的研究工作,但是他還是喜歡設計東西,我還是喜歡寫程式;雖然我們的人生都無法重來,但是我們還是堅持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人會快樂,除了心靈的富足之外,還必須獲得成就感。人如果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不但充滿自信,也會充滿成就感,這樣的人生才會快樂。如果礙於現實,無法做真正自己喜歡的事情,也要想辦法抽一些時間做讓自己快樂的事情。

每天寫程式,看程式語言以及鑽研地震物理模型都是我最快樂的事情。所以我真的算是個幸運的人,雖然coding很耗時經常一個禮拜沒進度,但是程式寫完之後那種無懈可擊的成就感來了,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